日用陶瓷的合格与否关系到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60家企业生产的日用陶瓷进行抽查,结果发现怀仁华缶瓷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批瓷器热稳定性不合格,淄博博山劲马瓷器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陶瓷制品铅溶出量不合格。这两种指标的不合格很有可能会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危害:热稳定性不合格,会造成如果在陶瓷制品内盛放东西温度过高,会造成陶瓷制品破裂;而铅溶出量不合格则表示在陶瓷制品内盛放食物,铅会粘附在食物上被消费者吞下肚中。
对日用陶瓷的质量合格标准,国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日用陶瓷的质量合格与否可从内在质量标准和外在质量标准两个方面来判断:
一、陶瓷的内在质量标准
日用瓷器的内在质量是否合格,主要是看其吸水率、热稳定性和铅、镉溶出量等是否符合要求。
《日用瓷器》国家标准中规定:
(1)吸水率
细瓷类产品不大于0.5%,普瓷类产品不大于1.0%,炻器类产品不大于3.0%。
(2)热稳定性
①成套或系列产品
餐具以中型盘、碗类产品为代表,茶、咖啡具以杯、盅类产品为代表,从180℃至20℃热交换一次不裂。
②非成套或系列产品
小、中型产品,180℃至20℃热交换一次不裂;大、特型产品,160℃至20℃热交换一次不裂。
(3)铅、镉溶出量
强制性国家标准GB12651-2003《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对日用陶瓷产品的铅溶出量有严格限定,扁平制品的铅溶出量≤5.0mg/L,对小空心制品的铅溶出量≤2.0mg/L。
2.外观质量标准
瓷器的外观质量,主要是产品表面的光泽度、白度、色差,以及规格尺寸、配套、花面等和允许的常见缺陷范围。
(1)白瓷白度(推荐性指标)、釉面光泽度(雾光釉除外)及成套产品的釉色色差应符合规定。
(2)产品按国家技术标准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共三级,每一级都规定有不同的缺陷允许范围。
(3)产品规格误差
A.口径误差
口径等于或大于60mm的允许误差为±1.5%,口径小于60mm的允许误差为±2.0%。
B.高度误差:±3.0%。
C.质量误差:±6.0%。
(4)有盖产品盖与口基本吻合。壶类在倾斜70°时,盖子不许脱落。当盖子向一方移动时,盖子与壶口的距离不得超过3mm。壶嘴的口部不得低于壶口3mm。
(5) 成套产品要求配套无差错,花面色泽要求基本一致。
(6)优等品的釉面、花面、口、底(沿)基本光滑,放在平面上应平稳。一等品、合格品的釉面、花面、口、底(沿)基本光滑,放在平面上基本平稳。
(7)底部标志(指商标图案和文字)应正确、清晰,不得明显歪斜与偏心。
(8)产品外观质量标准中共分24种缺陷,如变形、犯泡、黑点、缩釉等。在处理时必须认准对号入座。
(9)分辨各产品种类和型式(即大、中、小、碗、盘、杯、壶)。
(10)产品上不允许有诈釉(缺釉)、磕碰(毛沿)、裂穿(坯爆)和渗漏缺陷。因为,存在这些缺陷的产品都不能使用。
(11)产品还有显见面和非显见面的区别。如碗、杯的内外表,壶、壶盖的外表,盘的仰表面,称为显见面,其余部分均称非显见面。
显见面和非显见面的区分,主要因为有些缺陷处在非显见面时,可在标准规定允许的缺陷范围内将幅度增大。
(12)产品外观质量分等级,须符合下列要求:
①优等品每件产品不得超过2种缺陷。
②一等品每件产品不得超过4种缺陷。
③合格品每件产品不得超过6种缺陷。
由国家规定的日用陶瓷质量合格标准可以看出,要想选用质量合格,使用安全的陶瓷制品,装修业主们在选购时还需细心挑选,更重要的是要看陶瓷制品的上釉方式,一般来说,陶瓷制品有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其中釉上彩是不安全的陶瓷制品,是将有害金属的色彩覆盖在釉的下面,这样即使在陶瓷制品里面放入高温食物,色彩和图案也不会变形,里面所含铅、镉也不会溶出,对使用者的人体安全有保证。
而判断陶瓷制品是哪种上釉方式,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辨别,只要用手触摸陶瓷制品的表面,如果表面非常光滑,没有任何凹凸感,就说明这个陶瓷的质量很好,如果陶瓷制品摸起来有凹凸感,并且表面的色彩和图案很容易就能被擦掉,就更好不要选用这款陶瓷制品,以免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危害。
声明: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酷网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要评价
暂无评价!!